千百年来,古人用优美的诗词给我们所展现的廉洁警示,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廉洁文化。从古代清廉官吏所著诗词中,我们更能看出他们重民生而知根本、畏法度而能自律、明廉耻而守气节、崇节俭而重情操、知恩惠而思报国。他们给了我们以下的警示和要求。
为人上要洁身清正
北宋包拯作诗: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,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。仓充鼠雀喜,草尽狐兔愁。史册有遗训,毋贻来者羞。”并肯定“廉者,民之表也”,斥责“贪者,民之贼也”,表达了官员只有守住直道、正气、廉洁,为官廉政、用权为公,才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。苏轼写下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,意指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,就能超凡脱俗,刚直不阿,坦然自适,在任何境遇中,都能处之泰然,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。到白居易的“身心转恬泰,烟景弥淡泊”表达出做人要性情淡泊,不计较眼前得失。杜牧的“草色人心相与闲,是非名利有无间”,表达的含义是:人不为世俗所累、不为外在所扰,心如平湖不起波澜,故闲而从容,因此,是非名利就可有可无,曲肱疏食,自得其乐,是谓“得不忧,失不惧”。辛弃疾的“事如芳草春长在,人似浮云影不留”,表达出了只有留下事业才会如芳草常在,而其他一切都是浮云……这些都表达出诗人们倡导的清廉为官的气节和风范。因此党员干部要终生做到:勤为径做人、善为本做事、廉为先做官,行如碧玉洁、清廉爱人民,心同朗月明、洁身为人民。
操守上要严于律己
要严于律己,就要做到慎微慎独。有高尚的品德操守的人,独自一人时,在细小的地方也能够保持高尚的操守。张伯行在《禁止馈送檄》中说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。谁云交际之常,廉耻实伤;倘非不义之财,此物何来?”他的这种“慎微”的律己态度,令人肃然起敬。
同时,也要求我们严以律己,不要心生贪欲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”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。人要生活下去,就会有各种各样的“欲”。但是,凡事总要有个尺度。欲望多了、大了,就要生贪心;欲望过多过大,必然欲壑难填。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、物欲、色欲、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,攫求无已,终至纵欲成灾。
持家上要家风纯正
学习古诗词中的良好家教,党员干部要树立“家廉观”。就是要注重家教,端正家风,让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在头脑里立起来。在这里,有许多古诗词抒发着家廉的清白人生。包拯为后代定下的“有犯脏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,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”唐代诗人罗隐《赠友诗》诗曰“国计已推肝胆许,家财不为子孙谋”,意思是为官者要献身国事,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。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曾给他留下一副对联:“粗衣淡饭好些茶,这个福老夫享了;齐家治国平天下,此等事儿曹任之。”林则徐继承家风,也给子女留下了一副对联:“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贤而不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”;“国以家为基,家以廉为贵”;“一人不廉,一家不圆”。领导干部注重家教、家风,实现家廉,既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,也是全社会的大事;既是当务之急,又是百年大计。要通过家教,在家庭形成“好家风,好儿女,好公民”的好气象。
从政上要修身立德
五代孟昶的“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;下民意虐,上天难欺”,道出了用权为民不为私,欺压百姓上天知,修炼政德为人民的要求;元代吉雅莫丁写的“雨过蛟龙起,风生翡翠寒。但存清白在,日日是平安”,以竹为喻,巧用双关,从政修德,坚守清白,暗藏清廉,政德方能威力无比。党员干部唯有严以修身立德,方能廉洁从政、为民造福祉。
穿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廊,廉洁奉公、勤政为民始终是天下百姓的热切期盼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廉洁清白便是最辉煌的人生、最美好的人生。一首首廉政诗文,代代相传成千古绝唱,在时代的更替中怒放出一抹又一抹绚丽的色彩。